发布日期:2015-10-09
译即易,
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唐 )贾公彦:《义疏》
2015年9月29日晚7:00,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副社长兼副主编魏令查应邀来到后主楼914学术报告厅,以“翻译之要义”为主题,作了一场精彩演讲。
魏教授妙语连珠,用幽默、亲切、睿智、深刻的语言,结合其“痛并快乐着”的翻译历程,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做翻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他还解读了当今中国翻译界的现状,并展望了MTI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魏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翻译经历,一路走来,他始终对翻译怀有一种别样的执着和热爱。接着他从五个方面阐释了翻译的要义,大家都受益匪浅。
(图为MTI教育中心教学团队)
翻译实践之本末
“文而优则译、习而熟则巧、理而悟则美”
魏教授认为,翻译就像是写作文,关键是如何达到目标。文而优则译,习而熟则巧,理而悟则美。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实践,而难点在如何取舍不同喻意。与翻译来说,功夫在诗外,更多的是要有严谨的态度。同学们在学习翻译过程中,应该多侧重实践,多积累,夯实中英文语言基础。他拿smog一词举例,“China Looks for Blue-sky Solutions as Smog Worsens.” 针对中国雾霾情况,这里smog完全可以译为“雾霾”,这句话也就可以处理为“破解雾霾的蓝天计划”。魏教授还提到,语言基础之于翻译犹如五谷之于我们的生存;翻译理论之于翻译则如脂粉之于我们的容颜。让我们丰润的是五谷,让翻译有生命力的则是语言基础。
语义忠实之藩篱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谈到翻译之藩篱,魏教授认为应该结合两种语言环境和表达习惯进行取舍,不能太拘泥于原文,要抛开原文的束缚,做到“得意忘形”。还拿时下流行语“Tigress Tycoon”进行分析。短语本意是“母老虎的故事”,但这样表达并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与中国文化也有偏差。而“中国女强人”则很好地诠释了源语言的意思。这样就跳出了原文的藩篱。翻译之路漫漫,且行且努力。
翻译形式之取舍
“译者的任务是通过变形(transformation)赋予原作新的生命,让它在原作者力不能及的时间和空间活得更长久,更绚丽。”——本雅明:《译者的任务》
就翻译形式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魏教授讲道,汉语重在意合,而英语重在形合。如何通过形态表达语意,这是译者要注意并学习的。魏老师例举了拜伦的一句诗,“In secret we met / In silence I grieve. (When We Two Parted by G. G. Byron)”。并结合诗歌文体的特殊性评析了两种不同的译本。此外,他还鼓励大家多用英英词典,多查英语释义,帮助自己理解和表达。
原语内涵之挖掘
“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马建忠
讲到原语之内涵时,魏教授举了“city editor”的例子,提到目前国内大多数人都没有理解这句话。在英美国家,“city editor”指(报刊的)财经新闻编辑(BrE)或(报刊的)地方新闻编辑(AmE),而不是字面理解的那样。这就要求译者多查证,多去深入挖掘探求文字背后的意义。译道之难,难在查证信息,信息充分,才能译出好作品。
译语文化之规约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严复
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鸿沟,也是译者最难克服的一个障碍。魏教授认为,对待文化差异需谨慎,不能一看到“priest”就想当然翻译为“神父”。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译者应明白说话人的身份、语境、对象进行不同的解读,以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本意。最后,魏教授指出翻译要“由其途、得其法、终其果”,鼓励大家要多查证,多探索,多积累。
Q&A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创造力和想象力?
遇见这些问题是难免的,不应求全责备。平时训练时,自己先翻译一遍,之后校对、审查,最后再看参考译文。即使每周练习一千字也会取得长足进步。做翻译不能光靠想象。
我很敬佩您,我现在还是初学者,对翻译有些迷茫。想知道您一路是如何走来的?
我不是学翻译出身,只是工作使然。之后每天和翻译打交道,日积月累,久而久之也就悟出一些道理来。语言是一种需要时时打磨、锤炼的,隔一天都不成。借用曹雪芹先生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在翻译里也是极贴切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师大MTI翻译中心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MTI教育中心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904 电话:010-58801875 邮编:100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