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译家之言|彭天洋大校:增强交际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浅谈中国特色政治外交话语外译中译者的角色与能力

发布日期:2021-02-22  

 

译家之言|彭天洋大校:增强交际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浅谈中国特色政治外交话语外译中译者的角色与能力

 

    2020年12月16日下午15:00-17:00,应外文学院李文婕老师之邀,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翻译室主任彭天洋大校于后主楼1020会室开讲,主题为“增强交际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浅谈中国特色政治外交话语外译中译者的角色与能力”。

 

   

    讲座伊始,彭天洋老师抛出“翻译是国际传播的开始”观点,以自身实践经历出发,提出翻译工作的最大问题往往已经超越了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沟通则是翻译的目的,译者的意识和能力都有着无穷无尽的提升空间。
    彭老师先简要概述了当下的翻译工作往往出现的三大问题(译字不译意、译意不表情、译意表错情),并将发言分为三大板块,包括“把握时代要求”、“找准能力短板”、“提高实践能力”,详细论述译者提升自我素养、提高翻译质量的方法。

 

把握时代要求

   

    彭老师提出,目前翻译界正经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蓬勃的发展阶段。自2019年起,新时代的翻译工作已经由以前的翻译“世界”,转变为翻译“世界”与翻译“中国”并重。各类语言服务需求不断持续增长,包括中译外服务需求、口译服务需求、本地化服务需求、语言技术需求等,彭老师说道:译者要把握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提升自我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找准能力短板

   

    彭老师在此部分提出,当前的译者,尤其是从事外交翻译工作的译者有不少短板,包括政策理解不深、知识储备不全、专业能力不够、交往经验不足、效果意识不强。他以自己工作经验举例,结合当下热点,警示大家:多数译者无法有效检索信息;专业素养不够高,专业知识不过硬;文化经验不足,不了解基本的外交礼仪;缺乏受众观念,无效果意识等等。

 

 

提高实践能力

   

    因此,彭老师进一步提出了译者提高实践能力的五个关键点,分别是:提取核心信息、展现中国特色、构建连贯语篇、关注受众感受、注重交际效果。他还具体提出可使用的实践性技巧,比如调整语序,以语言体现立场,用介词代替等方法,进一步说明:实践中的翻译应强调译入语的文化语境,看重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最后,彭老师总结道,翻译始终是戴着“脚镣”的舞蹈,翻译工作要始终保持政治正确,而最保险的方法即忠实原文。此外,他还强调,每一代人的肩上都担负着这一代人应当担负起的职责和任务。作为中国新时代的译员,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讲好我们这一代该讲的中国故事。

 

   

    整场讲座结束后,彭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对同学们对于翻译研究的观点和看法作出指导,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并期待同学们能在学校里不断磨砺基本功,成为新时代的翻译人才。

 

【嘉宾介绍】

   

    彭天洋,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爱丁堡大学国际政治硕士,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长期从事军事外交工作,曾随团出访美俄英等40余个国家,多次参与重大多双边军事外交活动。彭天洋大校曾就职于国防部新闻局,负责国防部例行记者会等信息发布工作的组织实施。多次承担党和军队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的口译任务以及国防白皮书等重要政策文件的笔译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2018年2月起任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翻译室主任,组织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国际军事合作的翻译保障工作及重要国防和军事政策文件的翻译任务,包括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第八届及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的翻译保障工作、《新时代的中国国防》及《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等重要政策文件的英译工作、以及《中国军事关键词》英文版的审校工作等。

 

 

撰稿:李蕤|摄影:王鹏翔|排版:谢瑞琛|审核:马宏伟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MTI教育中心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904 电话:010-58801875  邮编:100875